重游桃源洞
2021年8月2日,时隔三十年重游桃源洞。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景也还是那个景...
桃源洞景区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北10公里、紧靠着205国道的栟榈山中,面积37平方公里,因景区内有桃花涧而得名。
桃源洞本没有“洞”,无论是步行,还是泛舟游览,都给人一种洞口的感觉。右壁的悬崖高达120米,“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
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厘米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诗:
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
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 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 桃源洞并非是洞,实则是两座山峰之间一道峡谷,在洞口的绝壁上“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吸引着每个步入峡谷的游客。漫步峡谷,曲径通幽,跨过锁洞桥,拾级而上,走过观世音大仕殿,就是著名的“一线天”。 锁洞桥 这座横跨桃花涧的石拱桥叫锁洞桥,桥的柱上盛着大桃子,此桥横贯幽谷,两岸桃树成林,颇有几分诗情画意,特别是桃花开时,可见小桥流水、桃花夹岸、漂花满涧,徜徉其间,韵味无穷。 原桥系明万历年间陈源湛所建,早已损毁,后于1988年重建。桥下有一石头形似巨龟,把守洞桥,“锁洞桥”因此得名。 观音大仕殿是古时观音大仕殿的遗址。殿堂是利用崖壁在热力风化下所形成的凹片状地形,背崖而建。清丁亥年间,因战乱遭破坏,现仅存基座。对面就是“香炉峰”。
一线天 这笔直的崖壁由于地壳的抬升运动,使紫红色砂砾岩层产生北西向(Nw285度)张性破裂面,受重力作用及流水侵蚀, 临空一侧的岩层逐渐沿破裂面张开,形成“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两侧崖壁齐整的线谷。线谷总长约127m,谷底高差90m,宽度最窄0.4m,最宽1.2m。如此“大而逼,远而整”的“一线天”,是徐霞客赞誉的“福建三绝”之一。 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记叙了这一奇观:“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每当午时,晴空丽日,阳光直射,翘首仰望,只见天光一线,壮丽无比。
走出一线天,站在凤冠亭,远眺沙溪河,围着崖顶转到背后,就是点将台,再往下走,就是当年义军筑起的三道围墙和寨门。在三寨门倚门关的石壁上,还有南宋宰相李纲的题诗: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 古井寒泉 传说这口井是明朝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侄儿邓伯孙驻扎在这里时开凿的。古井凿于岩石之上而能有水,真是奇绝。用井中的水泡茶,清香舒爽,沁人心脾。前人曾游桃源饮古井茶水,赞誉不绝:“访桃源、饮清泉、涤尘俗、爽身心”。 象鼻岩
凤首岩 凤冠亭
俯瞰十里栟榈潭 点将台 这里是邓伯孙军队驻扎于山上时的点将台,也是当年的会议室。当时邓伯孙调兵遣将和商量战略的地方。 古寨门 下山道上古时有三道寨门和三道围墙,如今大多已崩毁,唯有这第三道称“倚门关”的寨门保存尚好。 徐霞客广场
清清栟榈潭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